研討會

未來研究議題建議

未來研究議題建議

詳細介紹
 

依據諮詢委員會議與學界研究者及產業界、公部門代表等相關專家學者之專題發表為基礎,提出未來研究議題建議如下:
  1. 以「文化創意產業」為硏究的經濟建構,工藝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市場中唯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產業。政策、產業、市場、文化均須配合,才能發揮功能。
  2. 以「產業再發展」為硏究的經濟建構,產業能夠不斷硏究,才能不斷發展。
  3. 針對工藝師所面對的課題,例如經營面向、教育面向、材料面向、產業鏈、行政法規、推廣、社會責任等,透過洞悉、分析、應對以形成一個良好的工藝支持網絡。
  4. 工藝量化提升的可行性發展,例如透過異材質的結合、模組化的合作生產方式、支撐型產業透過替代材方式解決材料課題。
  5.  產、官、學、研之工藝資源整合---工藝能夠健全發展有賴於工藝行政部門、工藝產業界、工藝教育學校與工藝研究機構之分工與合作,才有可能達到整合之效益。
  6. 「臺灣工藝史學」以歷史學的方法、角度、觀察,從事整體工藝或族群工藝之源流、發展、變動、興衰的歷程,探討其所涉及的背景、因素、環境、族群、思想、材料、作品、工具,研究其功能、題材、形制、紋飾、色彩、技術、藝術、及相關的文化內涵,社會經濟狀態,各朝代的沿革,各族群的特色,呈現的流派,體式的特質,著名的匠師,分布的區域部落等,所形成系統性的知識學識。
  7. 臺灣工藝美學藴涵豐沛的藝術性,糅合材料、技術、設計、生產設備等環節,探討研究工藝作品展現視覺、嗅覺、觸覺、或甚至味覺的美感,包括優美的造型、優美的紋飾、優美的品質、優美的色調、優美的材料、優美的搭配、優美的旋律、優美的地方特色,及形成優美的環境空間,與傳統、現代融合的格局,工藝師的文化底蘊與人格特質等相關的系統知識、技藝。
  8. 「臺灣工藝美學」的在地理念,深入「地方工藝史」,了解地方工藝歷史、掌握特色工藝,工藝作品不僅承襲傳統技藝,同時也能與當代對話。 
  9. 工藝教育的「重視與提升」---要加強臺灣工藝文化推廣,與工藝產業扶植,必須加強「人才培育」與「工藝美學教育推廣」。
  10. 臺灣工藝學知識架構圖